近六成復工率的背后:建企還有哪些隱憂?
編輯: 來源: 更新:2020-09-11 點擊:[0]
日前,國新辦就參與疫情防控,服務復工復產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,會上透露,截至3月8日,全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建項目共19.25萬個,已開復工11.19萬個,開復工率達58.15%。
對于囊括海量就業與資源的建筑業來說,復工率逼近6成是一件大好事,但剩余的4成同樣不可忽視,而單純的復工率數據,也難以描繪出建設一線的真實狀況。對于各地建企來說,開工復工,還存在哪些阻礙、還有哪些隱憂?
復工易,產能恢復難
“基本復工難度不大,但是產能方面恢復較慢?!?/span>
在采訪中,某位建筑央企員工道出了一些工地的現狀。
當前,全國在建項目復工率達58.15%,情勢很好,但在近6成的復工率之下,是許多工地產能恢復不足的現實,人員、物資緊缺,持續困擾著各大建企。
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觀點,3月12日,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實時數據顯示,系統內在場工人數約為256萬人,登記在冊工人數則達到616萬人,近6成工人尚未返工。
無獨有偶,節后復工以來,不少建企紛紛采用包車接送,提高薪酬等方式“搶人”,也凸顯了工地用工之緊迫。
而對于花心思接回工人的項目來說,部分地區外地回來的工人還要按規定隔離兩周,并不能立刻投入施工中。本來就是每年的“用工荒”時節,如今又疊加了疫情,使得企業用工更加緊缺。
一些業內人士認為,面對“用工荒”應加快轉變傳統建造方式,繼續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,節約勞動力用工量;可引導施工單位培養以特種作業工種、高技能建筑工人為主的自有建筑工人隊伍。不過,遠水不解近渴,當前的“用工荒”問題,亟待全國統一的政策予以緩解。
運力不足,建材進不來
建材不足是當前不少工地都遇見的問題,對此,人們很容易想到上游供應企業尚未復工,但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:運輸能力尚未恢復,建材運不進來。
在被問及復產復工遇到哪些困難時,就有從業者表示:由于疫情影響,買的施工材料沒法運送,道路運輸還是有種種限制。
這也并非是個例,前不久,中鋼協致函求助交通運輸部,在這封函件中,中鋼協表示,受疫情等相關因素影響,鋼鐵企業運輸受限,部分企業生產用原輔料庫存告急,甚至面臨著斷供風險。雖然物流企業正逐漸恢復,然而與實際需求相比,物流的復蘇仍顯不足。
據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數據分析顯示,全國貨運車輛節后開工形勢不佳,3月2日,全國重載貨車日開工183萬輛,日開工率為29.7%,為去年農歷同期的68.7%。
運力不足,影響的不只有施工現場的材料供應,也阻礙了建材企業原材料的供應。若要將產業鏈中各企業比作人體的器官,那么物流就是連同各個器官的血管,血管不通暢,整個產業也自然難以恢復。
“(建材)都是之前攢下來的,都不夠,縮著搞?!绷硪患夜さ厣希泄芾砣藛T如此描述現狀。
此外,由于一季度并非建筑業施工旺季,不少企業表示,如果盡快實現有序復工復產,后三個季度趕工有望彌補一季度施工缺口。
建企的擔憂:工期與成本
工地復工率,固然是一個重要指標,但對于建企而言,產能恢復情況才更值得關注,因為這個指標直接關系到了項目的工期與成本是否可控。
實際上,疫情為建企帶來的問題,遠非防疫成本或不可抗力延期這么簡單,這兩者都有政策或法律依據可以解決,但還有一些問題,卻實實在在地需要靠建企自己“硬扛”。
一方面是工期問題;疫情屬于不可抗力,這自然是不爭的事實,對于許多普通項目而言,與業主協商,適當延長工期并非難事。但有些被訪者表示,對于一些特殊的項目,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,并不好調整工期,并且需要保質保量完成,這就成為了部分建企肩膀上的重擔。
另一方面,疫情帶來的一些衍生成本雖然難以具體核算,對于建企而言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負擔:為了彌補物資與人力不足付出的額外成本,工地器械按天計算的租賃費用等等……整個產業鏈一天不能完全恢復,這些成本就會加重一分。
對于這些問題,筆者認為要尤其關注工期、成本與質量間的關系。即使是不能輕易調整工期的項目,為了保證質量安全,業主也應當作適當寬限,畢竟,前車之鑒猶在。
記者:張翼翔
通訊員:趙洪、馬帥偉、李瑞超
部分素材來源自網絡